2005年1月19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八版:生存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美丽的含泪微笑
浙江警嫂生存状态特别关注
本报记者 朱兰英/文 王志浩/摄

  “他匆匆地离开家,回首望望浓浓夜色中,只有自家的灯在亮着,他知道,那盏不熄的灯,是刑警妻子的眼睛。”这是一名刑警写给妻子的一段话。他想告诉妻子,她是自己的坚强后盾。
  而一位警嫂告诉记者,要当好警嫂必须具备4个条件:一要耐得住寂寞,包括过年过节一个人乐。二要学会坚强,老公不在身边时,能应付一切可能会出现的问题,如半夜儿子生病敢独自带孩子去医院。三要独当一面,要充分发挥“妇女能顶整片天”的作用。四要有强壮的心脏,能够忍受深夜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,也能承受老公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。
  据杭州市公安局一份针对民警的调查报告显示,有88%的民警对自己的家庭表示满意,另外12%表示不满意的民警则表现出心理健康水平低的情况。民警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对其家庭的满意度表现出很高的相关性。
  浙江有近5万名警察,其中近90%是男性。所以,浙江有千千万万个关于警嫂的故事,她们在喧闹中耐住寂寞,在富足中固守清贫。虽然她们没有去指挥交通、持枪巡逻、破案擒凶,可谁又能说交通的畅通、人民的安宁和社会的稳定,与她们的呕心沥血和默默奉献没有关系?
    
  坚强地面对劫难
    
  1月15日清晨5点,警嫂陈亚丽醒了,眼前依然是那熟悉的场景——白色的床单、满桌的药瓶子,连窗外的景致也没有任何改变。丈夫邵征伟就躺在另一张病床上,冰冷的药液顺着细细的输液管进入他的血液。看着他的笑容越来越有精神,陈亚丽知道,丈夫离康复不远了。也许,他们还能赶在过年前出院呢。
  “家里的床多久没睡了?”“有两个半月了吧。”自从丈夫受伤那天起,陈亚丽的夜晚都是在医院度过的,照顾邵征伟成了生活的重要部分。
  尽管自己是应用心理学硕士,可陈亚丽还是差点承受不住那场打击。去年10月27日,和平常的日子没什么两样。杭州江干区交警大队二中队中队长邵征伟打电话给妻子陈亚丽说,晚上有任务,要7点左右才能回来吃饭。
  晚上7点,陈亚丽做好了丈夫最爱吃的排骨汤,邵征伟还没回家。陈亚丽没有在意,她已经习惯了,当交警的丈夫一直很忙,刮风下雨起雾的时候更忙。结婚10年来,陈亚丽有自己打发时间的方式——“充电”。事后她笑着对记者说,她能考出应用心理学的硕士学位,很大一部分因素是邵征伟忙——没空和她“花前月下”。陈亚丽也是一名警察,是杭州市公安局民警心理热线专职咨询员,所以她比别的警嫂更懂得警察的心。
  就在当晚7点40分左右,邵征伟在路口执勤时,被一辆超速的出租车撞飞,摔在地上时已经血肉模糊。
  赶到医院后,陈亚丽发现丈夫的伤势远比同事描述的严重,手术做了近8个小时。晚上11点多,手术还在进行,医生却告诉她一个更坏的消息,邵征伟因左眼视神经受伤,影响了对光的感受。“是不是有可能失明?”陈亚丽忍不住问。医生很无奈地点了点头,说能不能恢复要“听老天爷的”。陈亚丽告诉记者,当时她甚至出现了这样的幻觉:太阳底下,邵征伟坐在轮椅上,她推着轮椅漫步在西湖边。很凄凉的一个场景。可陈亚丽觉得,哪怕幻觉成为现实,她也要陪在邵征伟身边一辈子。作为一名警察的妻子,她早就积累了比别的女人更多的坚强,学会“用宽容的心去接受不可改变的事实,用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实”。
  陈亚丽让所有人看到一位警嫂的坚强。连续20个小时,她吃不下任何东西,也没有哭。直到第二天晚上,她才躲到医院附近的宾馆痛快地哭了一场。之后,人们看到她很长时间呆呆地坐在重症监护室的门口,因为“我想离征伟近一点”。
  照顾邵征伟让陈亚丽身心俱疲,丈夫的康复道路格外艰难。因头部被猛烈撞击,邵征伟出现了定向力障碍,整整50天他都处于一种非常亢奋的状态,不断地找妻子说话,并提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要求,一会儿说“把我的车钥匙拿来,我要去上班”,一会儿又说“带我回家好不好,医院有什么好”。他认不出妻子之外的任何人,对于自己提出的要求极其固执地希望得到满足。为了让他安静下来,陈亚丽必须不断地哄着他,平均每天只能睡5个小时。在丈夫重症监护期间,她在医院附近租了个房子;转为普通病房后,她也搬进了医院。
  记者在医院看到邵征伟时,他的伤势已经好了很多,视力也恢复了正常。陈亚丽的脸上也露出恬静的笑容,她说,如果她不够坚强,也许就倒下了。
  也许别的女人一辈子也经历不了这些,但警察的妻子却得随时做好准备为丈夫担惊受怕。作为心理学研究专家,陈亚丽还提出,在所有应急性职业中,警察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指数高居首位。怎样为他们减压,关心民警的心理健康,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。而家庭的温暖无疑是缓解他们巨大压力的良方。因此,警察的妻子有着别人体会不到的酸甜苦辣,她们是一群特别宽容、特别坚强的女性。
    
  二十年的孤独守望
    
  50岁的张莲花过着另外一种版本的警嫂生活。与知识女性陈亚丽不同,她是地道的家庭主妇,只有初中文化,10年前就下岗了。
  在记者看来,她的生活过得太清苦,一家三口就挤在一间3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,而且还是向亲戚借的。可张莲花并不如此认为,她总是用高兴的语气向记者讲述她与丈夫的恋爱以及20年的相濡以沫,甚至说起女儿小时候的病也没有太多忧伤,仿佛之前的种种坎坷,于她只不过是另一种必经的生活,过去了也就成了过眼云烟。
  张莲花嫁给朱高蝉的时候,朱就是杭州公安局上城分局清波派出所的一名民警。20年过去了,朱高蝉还在清波派出所工作,依然是一名社区民警。“忙,一结婚他就忙。不过忙是有回报的,左右邻居都称赞我们家老朱真是个好警察。家里的荣誉红本本叠起来有半米高了,我都好好地放着哩!”张莲花很为丈夫感到骄傲。
  然而,认识这对夫妻的人都知道,警嫂张莲花这20年过得并不容易。
  1984年4月11日,他们的女儿要降生了!可恰逢全国人口大普查,朱高蝉对妻子说句“你自己去医院吧”,便出门了。“当时我的羊水都破了,他竟然让我自己去医院!”张莲花像说起一段笑话似的说起自己生孩子的情景。
  呱呱落地的女儿确实让张莲花操碎了心。他们的女儿有先天性腿疾,医生说除了做手术外,平时必须经常矫正。“那么小的孩子,可我必须用力掰她的腿,让她的腿回到正常的位置。她疼得哇哇大哭,我的眼泪也止不住地掉。”在10年时间里,为女儿治病,张莲花几乎跑遍了杭州和周边地区的大小医院,并承担了所有的护理。“他很忙的,为居民工作,帮助居民区的老人,与坏人做斗争。我对女儿说,你爸爸是事业为重,妈就必须在家里多做点。”张莲花从不埋怨丈夫对家庭“袖手旁观”,她甚至帮着朱高蝉一起做好事。连续16年,她与丈夫一起帮助一户残疾人家庭,在社区被传为佳话。
  去年,张莲花当选为浙江省“十佳警嫂”。
  “多久没看电影了?有20多年了吧,好像结婚后一直没去看过,没时间呢。”警嫂张莲花的青春就这样默默奉献给了家庭,可她依然十分满足。她没有与朱高蝉红过一次脸,尽管清贫的警察丈夫甚至没钱让她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。
  采访结束时,张莲花乐呵呵地说:“他今天值班,我买点菜回家和女儿一起吃。邻居都说,你现在有福气了,女儿长大了,可以当你吃饭的伴了。我也这样觉得,一切已经好起来了!”
    
  不死的是丈夫的精神
    
  每一年,都有警察离我们远去,他们或与歹徒搏斗而牺牲,或因积劳成疾而去世。于是,每一年都有一些孤独的警嫂,在回忆,在悲伤。
  说起丈夫吴鹤杰的点点滴滴,姚琼的微笑在泪光中荡漾开来,很美,仿佛她的丈夫就出现在眼前。所以,他们的结婚照还挂在墙上,只是多了一张他穿警服的遗照。生活似乎没有什么改变,因为鹤杰在的时候也是顾不到家。姚琼始终觉得,吴鹤杰还会回来的,和过去一样,半夜才回到家。
  吴鹤杰是萧山公安分局一名出色的刑警,去年1月,因积劳成疾离开了,走的时候还不到33岁。尽管和大部分刑警一样,吴鹤杰没能给家庭太多的时间,而姚琼依然念念不忘丈夫的好,和他宽厚的肩膀,坚韧的毅力。她说,她和儿子都从丈夫的身上吸取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、一种自强不息的力量,正是这种精神和力量鼓舞和激励他们好好地生活下去,“我为他感到骄傲”。